民资金融机构的筹备经历为温州试点自担风险的民资银行打下了基础。
从权益配置机制角度出发,它极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排斥而威胁到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其三,中国将从长期债权国逆转为长期债务国。
在贸易逆差之下,中国国内将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职工下岗和居民收入降低等趋势,由此,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发展与贸易逆差之间的矛盾。对国际核心货币而言,有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货币如何发行并使之能够流入国际市场?二是这些国际货币又如何回流到发行者手中?从国际收支表主要项目中反映的一国对外经济关系中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并非轻而易举。 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目的 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在其中,关于货币国际化的实际成本和收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与误区,这也导致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真正目的的模糊认识。人们无法拒绝按照官方价值接受劣币,这或者是由于他们无法识别劣币,或者是由于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中国储蓄率长期位于40%以上,2012年更是超过了50%。
另一方面,切忌在情感的支配下一味追求这一进程的加速,尤其是切忌将人民币国际化强硬地列入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范畴之中。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避免上述错觉尤为重要。九十年代,克林顿说,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因此决定撤出亚洲事务。
做经济研究的,则是把这其中的经济问题抽象出来。但当大量美元在欧洲印制和使用的时候,又如何与黄金随时兑换?于是就导致欧洲美元不同于美国美元。同时,比如欧盟用欧盟的纸币来货币化它的实业资产,可以大大增加了收益空间。中国这一位总理温家宝,左派对他的意见很大,但其实他是试图搞平衡。
任何搭便车都会带出负外部性的问题。他们支持查韦斯,是由于他以石油便车之利所得到的金钱,都分给平民搞小经济。
现代化本身是西方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美国内部的社会分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市场化分工。打个比方,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上发生的矛盾。所以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把存款拿到美国的迈阿密去消费。
原因就在于其与人民币的紧密勾连。好像抢到了,就等于在不同的金融阶段上跃升了一个位次,就可以对下整合别人,赚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它的理由冠冕堂皇,因为美国的就业率还没上去,因此美联储要维持零利率,直到美国的就业率上升,直到失业率下降到合理水平,才放弃零利率措施,这其实是找了一个reasonable reason,等于是个借口。在经济问题的分析里,我会强调,如何做到"去意识形态"和"去政治化", 如何去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只要有失业,就会有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香港的经济结构下产生的制度或文化,乃至于政治都和大陆存在很大的差异。
做中国的领导人难,难就难在怎样保GDP。因此你没有自由民主和开放等,都是很有道理。
亚欧大陆的另一侧,美国利用对日本的战略输出,形成对日本的制造业恢复。普京做秘密警察出身,他为何能得到俄国人民的大量拥护?在叶利钦时代是相对比较粗糙的制度安排,西方硬通货大量涌入这些改制的前苏联国家,货币化其资源,占有收益。被谁打下来了?被科索沃战争打了。难道制造业是美国人干的事?美国的生产线上基本没有白人,都是以黑人为主。德国在二战靠闪电战打遍天下无敌手是因为调动速度极快,靠的就是当年修的路。然后大家就说,中国大陆好乱。
在币缘战略的大环境中,制造业国家是两头受挤压的。现在再进一步,假如沿海的出口加工企业的最终产品,他生产成衣然后出口,政府给他百分之十三。
所以第一波的产业转移是从发达国家转到周边邻近地区,第二次刚好是中国大陆开放的八十年代,于是香港和台湾的产业开始转至大陆沿海地区。你生产一个帽子,你生产一个鞋子,你出口了,我还有点收入带着大家一同就业了,然后是沿海发达地区便发达起来了。
而西方各国之间也必须用美元结算,于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欧洲美元,美国无法控制这部分流通的美元,直接威胁了美元的金本位。中产阶级的钱存在银行,国家金融系统破产,等于全国中产阶级集体破产。
东盟完成整合之后,和东北亚进行整合,就是中日韩。为何如此?国民党军是雇佣兵,没了军饷谁打仗?金融体系已垮,仗也打不下去。这一反是谁去反了?左派就说是埃及革命,但埃及革命的工人阶级在哪了?为什么工人阶级不上街?你说农民?农民也没有上街。在此,问题便出现了,大部份的知识分子都反对查韦斯。
等于,美国人制造大量的货币,这货币本来是通货膨胀的基础,但通货膨胀不在他那儿发生,都跑到埃及、中国及印度等发生。同理,美元增发多了,相对谁贬值?相对日元贬值。
再接着问,我要是个投资商,我是个银行,你的利润率只有三以下,你连银行存款利率也不够,你投还是不投?于是,在大陆沿海地区新兴了一股集资潮。因此,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甚至对于全人类而言,除了少数欧洲白人因殖民扩张而形成了金融现代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有色人种是很难真正进入白人这种消费水平的现代化。
如果我们再把美国社会的另外一层拿来再作剖析,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什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当奥巴马说we can make a change,其一就是要恢复本土制造业。
当然这说法是否成立,各人有不同意见,要是我是一个投资商,我便不一定相信你作为生产者得到的利润太低。能不能改?大陆是否应该放弃高污染的制造业?应该放弃。所以大陆70%以上使用的能源是煤炭。美国是最典型的金融资本国家。
那我干嘛好?什么货币坚挺我就买什么货币,我去买美元日元和港币等等,总之就转变个人的经济行为。但是由于它的容量小,台湾接受产业转移的时候一千多万人,所以它的劳动力价格很快提上去。
举一个委内瑞拉的例子,美国很不喜欢它。在中国大陆上的制造业,平均产业的收益率下降到三以下。
到现在为止,广东的产业投资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这两个地区。因此很多地方都想抢这个金融中心地位,天冿、深圳和北京也要搞。